1. 西安城中村目录-前言
点击左上角三条杠查看/隐藏目录😎
点击左上角搜索栏搜索🤩
本文档的所有带标注的地图图片均可在链接1和链接2上找到,前者会重定向到一个Google Map的标注分享页面上(当然,因此很可能需要用科技手段访问),后者则不需要科技手段,但后者的信息相对不全。
1.1. 为什么做城中村调研?
- 门槛低:
不同于在劳动场所对劳动者直接进行调研,城中村调研只需要
- 一定的空闲时间
- 健全的四肢
- 一对有一定观察力的眼睛
- 对劳动者、对无产阶级的关切和热情
- 快速了解劳动者生存的一般处境:
- 一般意义上,在劳动场所进行的调研当然更具优先性,但城中村作为无产阶级集中生活、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他们的衣食起居、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社会关系、他们的阶级意识。
- 在调研中必然与无产阶级群众产生交流和联系,增强我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寄希望于通过一点点行动降低原子化的程度。
- 形成面向劳工的地理学的认识:
- 在城中村与城市的对比中,研究城市的构成、管理、形态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无产阶级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 在行动中形成正反馈回路:
- 在闭塞的校园和恶臭的网络的双重影响下易产生政治抑郁等问题,如果能够”打出去“,做一些自己真正认可的事情,而不是陷在围城里,这对心理健康有益,而且能增强信心和动力
1.2. 怎样做城中村调研?
这不是一个教程,而是一个探讨的话题。因为笔者既不是社会学专业也不是地理专业的,仅仅凭借自己对于社会科学的一定了解和实际调查时的一些经验谈一谈:
起步时,先确定目标,可以在本地的各类官方数据和新闻中寻找与城中村相关的信息,这点不再赘述。补充一个方法是,在卫星地图上寻找明显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这里很可能是城中村。具体的特征有:
- 单个建筑物在地图显得很小
- 但同质化的建筑物群十分密集,楼间距非常小。如图,左侧吉祥村的特征与右侧社科院的特征有明显差异。
- 城市边缘的厂房和建设工地附近会有城中村
城中村调研大致可以分为这些维度:
- 宏观上,此地在本城市的哪个功能分区?
- 此地与周围的关系和互动如何?
- 这里的发展沿革?什么时候成为城中村?以后会拆迁吗?(拆迁本身就可以算作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城中村内部的街道景观如何?有什么特征?
- 有哪些产业?商业发达吗?人流量大吗?
- 居民的构成是怎样的?本地or外地、市民or打工人、性别年龄构成、外来人口的来源地,,等等
- 居民的具体调研可以分为许多topic,比如关于租户的、关于农民工的、关于外卖员的等等,这里暂不赘述
笔者采用过的城中村调研形式:
- 快速徒步遍历整个城中村,掌握其大小、布局、主要街道情况等信息
- 到村委会找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本村的各种情况(注意,周末大概率不上班)
- 不少出租屋是不锁门的,可以直接走进去,说明调查的来意后(必须!!!)对房东和租客进行访谈
- 有机会可以和正在等单或者正在休息的骑手做简单访谈,但注意不要妨碍人家的正常工作
- 农民工一般晚上七点下工回城中村,但此时他们往往十分疲惫,不宜打扰,可以等他们吃完饭回到出租屋后看情况做简单访谈
1.3. 关于这个文档
本文档按照“老西安人”的东南西北郊的说法来组织文档,并在每个方向的郊区按二三环再分类。当然,这种分类方式比较粗糙,也不具有深刻的地理意义,只是为了组织文档的需要罢了。
各村的面积是通过地图标注后进行估算得到,不能保证准确性。
按照行政区划属于不同的村,但实际连成一片的,在本文档中选取其中一个村来命名整片城中村。
由于笔者偷懒,没有压缩图片,直接贴上来了,有的图可能加载时间比较长,而且会消耗一定的流量,果咩纳塞!!!
有的城中村,如十里铺、 西八里村 (西八里村甚至有单门的访谈录 )、 长里村做的非常详细,有的则做的比较简单,很多甚至只是在里面走了一圈,看了看城中村街景。
此外,我们还专门调查的十里铺以东两公里、三环边上的 半坡劳务市场,这里不仅是城中村中居住的农民工们找工作的去处,更是他们的一个小社区。
此外,还有一些问卷调查: 国庆调研信息汇总
2024年,希望能够继续努力,更加深入到无产阶级大众的生活中去。
🥰电脑端点击右侧的箭头翻页👉
🤗手机端点击下面的箭头翻页👇
2. doc